建站频道
    当前位置: 中国美术家网 >> 艺术新闻 >> 新闻库 >> 展会活动
      分享到:

      劣纸上绘出良画,来北京画院看齐白石如何“化腐朽为神奇”

        作者:王广燕2024-04-27 08:58:27 来源:北京日报
        劣纸上绘出良画,来北京画院看齐白石如何化腐朽为神奇

        展览现场。记者 王广燕 摄

        包装纸、练字纸、边角余纸、油污纸…对于这些本不适合用来作画的纸张,齐白石并没有弃之如敝履,反而在一生当中留下了大量在各类纸张上妙笔生花创作出的作品。4月27日,“劣纸·良画——齐白石的墨痕逸兴”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与观众见面。展览以“纸”为切入点,展出齐白石艺术精品共计74件套,展示这位国画大师如何“化腐朽为神奇”,在“劣纸”上绘出“良画”。

        人们常说“酒是陈的香”,对画家而言,陈年老纸也比新纸更有味道。一进入展厅,观众将欣赏到一幅作于陈年纸上的《竹鸡》,画中题款有“贞儿未生之前所藏之纸”。“贞儿”指的是齐白石的长子齐良元,号子贞,生于1889年。当时齐白石27岁,刚刚在湖南湘潭老家拜胡沁园、陈少蕃为师,开始正式学诗作画。由题款可见,白石老人收藏这张画纸多年后,才在上面挥毫落墨。

        “陈年纸通常指存放年份较长的宣纸,随着时间流逝,纸张在自然环境中经历了吸潮、干燥的过程,其中所含的植物纤维变得柔软而有韧性,因此陈纸更加绵软,入墨的效果更好。”展览的执行策划杜雨欣介绍,展览中展出的一幅《白菜》也是作于陈年纸上,齐白石以淡墨绘白菜的瘦长轮廓,钝笔刷出菜叶,小笔破墨钩筋,使得菜叶墨色丰富,层次分明。

        “劣纸”的吸水性和洇墨性往往过强或太差,却可能带来意外之喜,正是借助“劣纸”诸多的特性,齐白石能够常常创新技法,时时遣景入画,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范。北京画院现存的一部分齐白石图稿,就是在毛边纸等“劣纸”上绘制而成的。其中的《目送长鸿图》,是齐白石为好友胡佩衡所作。当时齐白石一连改了数张草图都不满意,最后为练笔,随手抄起一张印着清秘阁南纸店的包装纸,竟顺利画成了。

        在展览中,观众可以发现齐白石在各种或残破、或粗陋的纸张上作的画。其中一幅《鹦鹉稿》上印有“北京琉璃厂八十六号”的字样,齐白石不忍丢弃,随手捡来用作草稿练笔。一旁的《花卉稿》上还印有红格子,应是从练字纸上裁下的一部分,一面用来题诗,另一面用来画花卉。还有一幅画在透明塑胶纸上的蜻蜓线描稿,齐白石将纸二次对折,将笔痕保留、封印在了塑胶纸中间,因此不会轻易磨损褪色,足见老人的生活智慧。

        本次展览,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所珍藏的一套二十五开册页《花卉画稿》,在尘封数十年之后,将首次与公众见面。当年,齐白石在友人处得观花卉图,所画花木品类繁多。他从中挑选、临摹,又加入自己的笔意,收录成册。如白石老人所说,“此纸劣色丑未足雅观”,这套作品的画纸很陈旧,可见明显的竹料纤维。尽管纸劣,《花卉画稿》诸多细微处蕴藏了齐白石的匠心独运。例如他画的“紫茉莉”,用色非常大胆,将鲜丽花青与洋红错杂、交汇,从而调配出一种独特的紫色。

        除了在“劣纸”上的画作,展览也在结尾展出了白石老人许多极具视觉感染力的佳作,与其他朴拙的墨痕图稿相互呼应,引领观者思考“良画”的多重寓意。展览将持续至10月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静愚
      相关内容
      名人堂
        艺术展讯
        •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meishujia.cn,All right
        • 服务QQ:529512899电子邮箱:fuwu@meishujia.cnbeijing@meishujia.cn
        Processed in 0.239(s)   13 queries